慎防輪胎出現暗漏,要及時找出漏氣的原因,要查看輪胎看是否有鼓包、裂縫、割傷、扎釘和不正常的輪胎磨耗,一旦發現是因為以上的情況造成漏氣的就需要進行補胎或者更換輪胎處理。 按照規定充氣。胎壓應該打多少以車廠推薦值為準。這是因為胎壓的設定主要是考慮到車身的重量、底盤高度等車輛因素。輪胎標準胎壓通常可以在以下地方找到:車輛用戶手冊,駕駛室車門(B柱附近)旁邊的標簽,車輛駕駛座旁的抽屜,油箱蓋小門。
轉 如何識別摩托車輪胎規格 如何識別摩托車輪胎規格2010-09-23 09:59 摩托車輪胎規格的表示方法有多種多樣,在這里我們只介紹最常用到的幾種: 我國摩托車輪胎的規格標注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代號標示法,另一種是公制標示法。代號標示法用"b-d"表示,其中b 是輪胎的斷面寬度,d 是輪胎的內徑也是輪輞直徑,單位均為英寸,中間的"-"表示低壓輪胎。摩托車輪胎的充氣壓力一般介于147kpa~343kpa 之間,有時候有些輪胎規格標注還在后面綴以層級強度,如2.75-17-4pr,表示該輪胎斷面寬度尺寸為2.75 英寸,輪胎的內徑為17 英寸,4pr 表示該輪胎的簾布層為4 層。英制規格表示方法:英制規格的單位是英寸。公制規格表示方法:公制表示方法中,對輪胎特征的說明最為詳細和完整,應用也最普遍,當前國際iso 標準也是采用公制規格來表示輪胎的尺寸和特性。除了上述幾種常用的規格表示方法之外,輪胎規格的表示方法還有許多種,如用于公路賽車的光頭胎,以鄧錄普(dunlop)kr133 這種賽車專用胎為例,其標記為3.75/6.50-18,分別表示輪胎高3.75 英寸,輪胎斷面寬 6.50 英寸,輪輞直徑尺寸18 英寸等等。輪胎是行走系統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它所起的作用有:(1)直接與路面接觸,承受車身的重量;(2)利用其充氣后所具有的彈性,緩和并部分吸收行駛中由于道路不平所引起的震動和沖擊;(3)保證車輛行駛時有可靠的附著力而不至打滑。輪胎維護與保養的要點是:保持輪胎有一定的充氣壓力輪胎的充氣壓力適當,可以使摩托車具有最大的牽引力、穩定性、駕駛舒適性和較長的使用壽命。輪胎壓力不足不僅加大行駛阻力,增加發動機的負荷和燃油消耗量,有時還會使輪胎從輪圈上脫落。而輪胎壓力過大會降低摩托車的穩定性,使用行駛中有"蹦"的感覺。保持輪胎的完好和胎面的清潔每次收車后最好要檢查一下前后輪胎的胎面,清除嵌在花紋里的小石子和其它異物。如發現有小鐵釘和小鐵片時,要馬上取出,并仔細檢查內胎是否被扎破。摩托車外胎一般不宜修補,因為熱補后的胎面高于其它部分,車在行駛時會上下顛簸。修補內胎最好采用火補的方法,在缺乏火補材料和夾具時,也可用補帶膠冷補。如果經常路過不清潔的路段,路面上常有散落的鐵屑和碎 玻璃,為了防止內胎所破無法修補,可隨車帶一套專用工具,它們是:撬胎棒兩根、小型氣筒一個、小折剪一把、補帶膠水一管、補胎皮數塊。內胎的更換主要看其老化程度和完好程度。扎過的內胎雖然進行了修補,但其可靠性與沒有扎過的完好的內胎相比,已大大降低。一般用過一年的內胎或已行駛八千千米以上的內胎,即應考慮更換新胎。更換新內胎時,最好在其外表面稍稍涂一薄層滑石粉,再裝入外胎使,這樣可以防止內胎老化和與外胎粘連。在裝卸外胎時,最好有專用的撬胎棒(板),不要用邊緣銳利的工具,以防在操作過程中損傷輪胎。避免日光曝曬和沾染油污經常在日光下曝曬,紫外線會使輪胎干裂、老化,因此最好把摩托車停入在防塵、防曬、防雨的通風處,或者往車上蓋一塊苫布,這樣不僅對輪胎有利,而且對車上的油漆、電鍍、塑料件也會起到保護作用。現在市面上能夠買到一種輪胎養護劑,使用起來很方便,噴上一層就行。有條件的朋友可以試一試,對輪胎的保護力很大的,尤其可以抗紫外線,防止橡膠老化。油污、酸堿等對橡膠有腐蝕作用,因此應避免輪胎同這些東西接觸。長期不用的車最好用木架把整車架起來,以防輪胎某一小段長期負重,引起變形。最后,為了大家都能保養好自己的輪胎,在告訴大家一些必不可少的小常識。一只測量輪胎壓 ... 展開 力的胎壓表是不可或缺的,表可以分為幾種,機械式的,有油絲表針式的,還有壓力頂桿式的等。當中以油絲的最為準確和長壽,價錢也最貴。還有一些是電子式液晶顯示的,價格不是很貴,指數也很容易讀,只是買回來最好和高級的指針表對一對,看看數值是否一致,一致了以后就是最方便的一種胎壓表了;只是還要注意表的電池電量,一旦電量不足,會造成讀數的不準確。我現在用的就是個高級的電子表。價錢和機械的差不多了,用起來和攜帶上很方便的。輪胎上面寫著很多密密麻麻的字,那些字都代表什么呢?下面我具體給大家講解一下。舉例一條倍耐力pirelli 的dragon gts,從最大的pirelli 商標開始,往右面數:pirelli:不用問了,品牌mtr24:這款輪胎的型號。前輪胎為mtr23。和它是一對。dot-?:departement of transportation 美國和加拿大交通工具部門的審核號碼09/02:出廠日期,02 年9 月pirelli(小字)made in gemany:這條輪胎的制造所在地,德國maximum load capacity.maximum psi:最大負載量和最高允許壓力dragon gts:這款輪胎的名字--:箭頭所指的方向為車輪滾動的方向,就是安裝方向190/50 zr 17:輪胎寬度190 毫米,50 的扁平比,zr,輪胎允許車子最高速度超過240,安裝于輪輞直徑尺寸為17 英寸73w:73 是指365 公斤的最大負載,w 是指最快速度允許270 以上tubeless:輪胎形式為無內胎。(tube type 為有內胎形 式)homologation number:廠家的此類產品編碼o:這里的明顯記號是輪胎的最輕點,安裝時應和輪圈相對應,為的是好有出色的動平衡基本上進口輪胎的代碼都是這樣編排的,我就仔細比較過我用過的米淇林和現在的倍耐力,號碼位置都是一樣的,除了指標不一樣和個別廠家自我的代碼。上面說的一些字母的具體含義大家不太明白請往下繼續看,你一定能用到這些找出分析出你自己輪胎的具體面貌。以下的字母所對應的是輪胎的最高允許速度,單位是:公里/ 小時km/h(注意沒有字母o 和i)b--50 c--60 d--65 e--70 f--80 g--90 j-- 100 k--110 l--120 m--130 n--140 p--150 q--160 r--170 s--180 t--190 u- -200 h--210 v/vb--240 w--270 這里要注意的是輪胎結構允許最大速度有幾種: zr--最快240 以上的車子,和v/vb 的最快只達到240 的車子以下的數字所對應的是輪胎的最高負載重量,單位是千克(kg)20---80kg 21---82.5 22---85 23- --87.5 24---90 25---92.5 26---95 27---97 28---100 29---103 30---106 31---109kg 32---112 33---115 34---118 35---121 36---125 37---128 38-- -132 39---136 40---140 41---145 42---150 43---155 44---160 45---165 46---170 47---175 48---180 49---185 50---190 51---195 52---200 53--- 206 54---212 55---218 56---224 57---230 58---236 59---243 60---250 61---257 62---265 63---272 64---280 65---290 66---300 67---307 68--- 315 69---325 70---335 71---345 72---355 73---365 74---375 75---387 76---400 77---412 78---425 79---437 80---450 81---462 82---475 83--- 487 84---500 85---515 86---530 87---545 還有一項重要指標沒告訴大家,差點忘了就是輪胎的壓力公式。最常用的說2 個氣壓是指作用在輪胎上面的負載,每平方厘米cm 受力為2 公斤kg。像一些胎壓表只有psi 這個單位,就是要換算了,公式為:1psi=0.0704 公斤kg/平方厘米。算好了就可以為你的輪胎尋找合適的胎壓了。 收起
不是TYP-S/-R 是TYPE-S和TYPE-RTYPE-S是普通車型的邉影姹荊熱鐨W版雅閣的TYPE-S,歐版思域的TYPE-S等等。不過本田各款車型,TYPE-S的配置很少出現在中國大陸地區,除了這次的思鉑睿,因為思鉑睿。。就是歐版雅閣。。。TYPE-R又是另外一個概念了。。本田的XXX TYPE-R,基本上就是XXX款車型的原廠頂級邉有吞枺送庥^,其他的如輕量化車身,紅頭K20A引擎,6速手動變速箱,專業賽車用的避震,剎車,輪胎組合,這些和普通版有天壤之別,代表車型有:思域 TYPE-R。
多連桿式懸架是由(3—5)根桿件組合起來控制車輪的位置變化的懸架。多連桿式能使車輪繞著與汽車縱軸線成二定角度的軸線內擺動,是橫臂式和縱臂式的折衷方案,適當地選擇擺臂軸線與汽車縱軸線所成的夾角,可不同程度地獲得橫臂式與縱臂式懸架的優點,能滿足不同的使用性能要求。多連桿式懸架的主要優點是:車輪跳動時輪距和前束的變化很小,不管汽車是在驅動、制動狀態都可以按司機的意圖進行平穩地轉向,其不足之處是汽車高速時有軸擺動現象。 所謂多連桿懸掛,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各種連桿配置把車輪與車身相連的一套懸掛機構。而連桿數量在3根以上才稱為多連桿,目前主流的連桿數量為5連桿。因此其結構要比雙叉和麥弗遜復雜很多。我們知道,雙叉懸掛是通過上下兩個A字型控制臂對車輪進行定位。由于A字型控制臂僅能做上下方向的浮動,通過對控制臂長度的設計配置可以達到動態控制車輪外傾角的目的,提高汽車轉彎時的操控性能。但對于轉向輪和隨動輪來說,僅僅靠控制外傾角來適應彎道所提高的性能顯然是有限的。在四輪定位參數中除了外傾角,還有前束角也是影響彎道操控的重要參數,那么怎么樣才能像控制外傾角一樣動態控制前束角呢?這一點雙叉臂可以做到,但提高的性能非常有限。雖然雙叉臂懸掛在設計上擁有很大的設計自由度,如果要用雙叉臂來控制前束,通常的做法就是在A字型控制臂與車身相連的前端連接處裝入較柔軟的橡膠襯套。 當車輛轉彎時由于前后襯套的剛度不同,車輪會向彎道方向改變一定的前束角度,如果這種設計用于后輪,后輪就可在橫向力的作用下隨動轉向,雖然這個轉向角度很小,但對性能還是有一定提高的。通過設計橡膠襯套的剛度能達到一定的可變前束角角度以及隨動轉向功能,但橡膠襯套的首要任務還是起連接懸掛和隔絕震動的作用,因此剛度不能過低。這就造成對可變前束以及隨動轉向的局限性,緊能獲得一個很小的角度。 多連桿懸掛就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它通過不同的連桿配置,使懸掛在收縮時能自動調整外傾角,前束角以及使后輪獲得一定的轉向角度。其原理就是通過對連接運動點的約束角度設計使得懸掛在壓縮時能主動調整車輪定位,而且這個設計自由度非常大,能完全針對車型做匹配和調校。因此多連桿懸掛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輪胎抓地力從而提高整車的操控極限。但由于結構復雜,成本也非常高,無論是研發實驗成本還是制造成本都是最高的,但性能是所有懸掛設計中最好的。 我們常見的中型和大型車上才會使用這種設計,但通常都只用于后輪。原因是多連桿機構非常復雜而且占用空間大,使其不便于布置。因此只能用于擁有較大空間的后橋上。但這里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奧迪系列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