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是日本三大汽車制造商之一,也是第一家開始制造小型datsun轎車和汽車零件的制造商。公司十分著重技術的研發,從1980年代起,日產便堅持將其銷售額的5%用于產品研發。目前日產旗下擁有眾多高級轎車品牌,諸如infinity(無限)、cefiro(風度)、cedric(公爵)等等。車壇有“科技的日產、銷售的豐田”的說法。這一說法將這家全世界第四大汽車廠,予以了明確的定位。 日產的誕生 1933年12月26日,由日本產業公司出資600萬日元、戶田鑄物公司出資400萬日元,成立了注冊資本1000萬日元的"汽車制造股份公司"。兩公司的社長鲇川義介新任新公司社長。在1934年5月30日舉行的第一屆定期股東大會上,汽車制造股份公司更名為"日產汽車公司",同時,由日本產業公司接收了戶田鑄物持有的該公司全部股份,"日產"正式成立了。在當時的日本、汽車工業是其他機構都不愿意做的事業,就連三井、三菱、住友這樣的大財閥都不愿涉足。理由很簡單:誰都無法承受每年2500萬日元的虧損壓力。為此,鲇川義介已經做好了五六年內每年虧損2500萬日元的準備。當然,這種魄力與他手下被稱為日產康采恩的日本產業集團的強大支持是分不開的。日本產業是鲇川義介將久原礦業改組后于1928年出資5000萬日元創立的控股公司,其麾下擁有日本礦業、日立制作所、戶田鑄物等企業。為了能夠與美國的轎車工業相抗衡,高瞻遠矚的鲇川義介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日產汽車這一日本第一家真正的汽車企業的建設之中。達特桑(datsun)之史 達特桑(datsun)汽車原是由戶田鑄物汽車部大阪工廠生產的,產量極低。1931年10輛,1932年150輛,1933年202輛。日產汽車公司的創立加速了這一品牌的發展。1934年4月底完工的日產橫濱工廠1期工程,使達特桑由配件生產轉向底盤年產達到1170輛。1935年4月,橫濱工廠實現了從底盤到車身的流水線生產,在日本站先確立了流水線作業的汽車生產方式,加上大阪工廠的產量,年產達特桑達3800輛。1936年大阪工廠停止生產,但僅橫濱工廠就生產了6163輛。1937年,也就是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當年,日產上馬了nissan車的生產,達特桑達到了8353輛的高點,實現批量生產。達特桑在當時的日本受到歡迎,成為微型車的代名詞。據說它成功一大原因是價格低廉,適合日本的路況,油耗少,由此得以迅速普及,特別是在出租車行業。搶占市場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日產的發展受到了戰爭的嚴重影響。1945年9月,美軍司令部規定,禁止轎車的生產。直到1947年6月,才開始允許利用庫存零部件每年組裝排量1.5升以下的微型轎車300輛、大型轎車50輛。可以說,1947年是日產汽車形勢最為危急的一年。由于當時正值通貨膨脹和物資統管時期,公司的赤字和債務與日俱增,同時,由于金融機構的融資制度進一步變嚴,銀行貸款也受到了限制,使日產陷入內外交困的境地。為了突破危機,11月,日產成立了突破危機運動總部,下設7個分組。結果nissan車從10月份的155輛上升到11月的230輛、12月的430輛;初步扭轉了公司經營的不利局面。
不錯的車,政府采購車型。SUV的耗油都差不多,通過性比較強!
日產X-terra不是鄭州日產帕拉丁。 日產X-terra在國內沒有銷售。 五年前鄭州日產曾經做過日產X-terra的組裝,賣了一些,但是后來由日產為鄭州日產開發了更適合中國國情的帕拉丁作為替代。 日產X-terra主要在北美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