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從兩款車的頂配來比較吧:寶馬Z4 2011款 sDrive35is烈焰極致版:價格:92.80萬 排量3.0 發動機L6 馬力340匹 變速箱:7擋雙離合 最高車速250千米每時 0-100加速時間:4.8秒 功率:250千瓦 扭矩:450牛米軸距:2496mm 汽缸容積:2979cc 驅動方式:前置前驅 配備駕駛與副駕駛與前排側氣囊奧迪TT 2011款 TTS Roadster 2.0TFSI quattro:價格:78.80萬 排量2.0 發動機L4馬力272匹 變速箱:6擋雙離合最高車速250千米每時 0-100加速時間:5.4秒 功率:155千瓦 扭矩:350牛米軸距:2468mm汽缸容積:1984cc 驅動方式:前置四驅 配備駕駛與副駕駛與前排側氣囊其他配置輛車一樣從以上數據可看出: Z4的速度與加速力明顯高于TT 而且外形也比TT時尚一些 Z4唯一不足的是如果在內飾方面能再提高一些就更加完美了 TT的改裝發未必Z4更加寬廣 馬力提升的空間更大 內飾方面能比Z4更好些
優點:外形不錯,線條優美,動力強勁,做工精細。適合女性朋友們 缺點:里面的內飾空間有點小.. 綜述:終于出這么一個讓人很心動的車型了,雖然以前也的好看,但總有一種女生車的感覺,這個感覺酷斃了
馬自達MX-5(進口)口碑-優點|缺點|油耗-車型口碑4.3分高于同級13.81%優 點:隔音效果好4功能齊全1手感細膩1底盤好1缺 點:噪音問題4舒適性差1內飾材質差1動力疲軟1
許多人知道smart是梅賽德斯的品牌,卻很少有人知道smart的創意來自瑞士制表大王swatch公司。 梅賽德斯一直是傳統老牌汽車的象征,90年代正處于更新換代時期,swatch的設想正好和一拍即合。為了減少風險,梅賽德斯沒有讓swatch的設想在自己品牌范圍內實施,而與swatch公司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合資企業mcc(micro compactcar)微型車公司。同時,也沒有讓合資企業使用梅賽德斯這一金字招牌。 swatch公司提供設計和銷售思路,由梅賽得斯提供車輛制造技術來生產設計新穎,制作精良的微型轎車。所以,smart意為swatch和mercedes完美結合的藝術art。 最初設計的是smart第一代產品smart fortwo。要在僅2.5米長的空間中設計一輛現代化的汽車,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你要有一定的功率以便上高速公路;要有一定的加速性能以便在大街小巷中穿梭自如;要有更高的安全性能以避免由于體積小而帶來的安全性差的弱點等等。 為了縮小體積,不僅整個車輛采用了模塊化設計,以便于整車的裝配和維修;還專門開發了一個不多見的三缸發動機,排量僅0.6升。為了將smart時速限制在120公里,發動機噴油裝置專門設計了一個控制閥,使噴油裝置在車速達到120公里時速時,不再往汽缸里噴油。這種限速裝置在汽車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變速器采用先進的無離合器變檔,象自動檔一樣的方便。車內平行的兩座前后略有錯落,從而使坐在車里的人并沒有狹小的感覺。方向盤遇壓力時會彈性收縮,以減少碰撞時方向盤對人體的沖擊。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它的后輪比前輪略寬,這倒不是因為好看,而是有一次試車時翻了車,所以不得不加寬后輪以增加行駛的穩定性。 盡管smart的管理和開發總部在奔馳公司所在的斯圖加特,但是生產基地卻在法國的漢巴赫(hambach)。之所以把生產基地放在法國,主要是因為德國的土地太貴,而法國為了吸引投資而提供了相當優惠的條件,不僅土地便宜,法國的勞動力也比德國便宜。 smart是為城市用車而設計的,它駕駛靈活,泊車方便,可作為家庭主婦進城購物,接送孩子上學用車,也可作為上下班的代步工具。由于smart車的創新與技術含量較高,所以價格也不便宜,銷售對象一般是那些收入穩定的中產家庭,作為家庭用的第二,甚至第三輛車。 smart的在百貨商場里銷售的設想終于因為設想過于超前,可操作性差而未能實施。取而代之的是象其它汽車廠家一樣在各地建立它的展賣中心。所不同的是它通常在展賣中心前面豎起一個三層樓高的玻璃樓,放了二十多輛花花綠綠的smart。讓人遠遠就能看見,而且一看就知道,這是smart的展賣中心。 smart的命運并非一帆風順,第一年賣了不到8萬輛,只達到計劃20萬輛的三分之一多一點。第二年,情況有了改善,但離20萬還非常的遙遠。以致梅賽德斯的母公司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的董事長施冉普(j.schrempp)幾次表示要出售在mcc的股份。期間,也有報道,說smart要賣給法國標致集團。意大利菲亞特集團對收購mcc也表示了極大的興趣。一時間,小道消息不斷,搞的mcc人心惶惶。 如何扭轉這種局面,如何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奔馳公司與swatch各執己見。在50%:50%的合資企業中,任何一方想要另一方聽從己見,都是件不容易的事。奔馳公司認為,他們比swatch更懂汽車,希望能主管mcc的業務。swatch到后來也承認,他們的想法也許太超前。于是雙方同意,奔馳將其股份由原來的50%提高到80%,mcc由奔馳方面管理。一年以后,swatch公司徹底退出了mcc,swatch與梅賽德斯的短暫婚姻也告結束。 mcc成為戴-克集團全資子公司之后,smart車的銷路一直看好。先是在意大利,隨后是法國。在本土,mcc也采取了以系列措施來推動市場的運轉,以進一步樹立其都市新貴的形象。 廣告宣傳也不再集中在車子的性能特點上,而是著力于形象創意。可以看到畫面上駕smart的人都是那些自信得意,有個性,正在走向成功的新興貴族。一則smart的典型廣告描述的是一位年輕人在雨中開著smart路過一個汽車站,感覺到一位年輕女郎渾身濕透的企盼,于是,邀女郎上車,有說有笑地開始了一段愛情故事。 形象宣傳帶來另一個效果是沒有預料到的,那就是,越來越多的中小型公司買了smart作為公司用車。尤其是那些新興的高科技和網絡服務公司。與其它公司比較,這些公司已不再用奔馳或寶馬車來墊高自己的身價,而是希望公司用車能體現個性,反映時尚潮流。同時,這些公司的職員也都是年輕人,希望開著公司的車也能體現年輕貴族的個性與風格。而smart的形象正是符合了這種市場需求。 不管mcc股東有多少變化,營銷戰略有多大改變,其創新精神一直保持著不變,新車一款接著一款呈現在人們的眼前。繼98年夏smart基本型上市取得成功后,mcc又推出兩座smart敞篷車smart roadster和四座的smart fotfour。 敞篷車保持了smart基本型,前燈設計成兩個相疊的橢圓,讓人想起可愛的米老鼠的眼睛;尾燈似貼上去的玻璃包角,極富裝飾性。頂篷獨具匠心地設計為兩級啟開的半軟頂,可視需要,將頂篷開啟至尾窗或全部開啟。頂篷開啟時保留了兩側的車門框以增加安全性。 smart雙人跑車保留了兩側圍的設計特征,加長了前面發動機艙和后面的行李艙,使smart由單箱式變成傳統的三箱式結構,并壓低了整個車身,使其具有跑車的運動性。前燈采用流行的管狀設計,尾燈則藝術性地橫嵌在行李箱后角上。大膽的色塊組合沿襲了smart的風格,讓人們一看就知道出自smart那批設計師之手。 雖然mcc考慮到四座車脫離了smart兩座超短的產品定義而失去了其獨特性,但還是在2004年4月推出了四座smart fortwo。smart fortwo在歐洲的暢銷也證明了它深受人們的喜歡。smart fortwo也表明車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smart給我們帶來的“open your mind”的理念。